初中物理有效評價探究
發布單位: 發布人:蕪湖浩宇教學儀器設備 發布時間:2009/12/31 16:10:16 關注度: 筆者不久前曾在中國教師報“新課程?考試”版提出“物理有效評價,敢問路在何方”的問題?,F不揣淺陋,對如何有效評價科學探究作一淺顯探究。
一、“科學探究”的概念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科學探究也指的是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我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對科學探究也有相應的描述。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科學探究雖不同于科學家的探究,但具有科學家探究的基本品質。
二、對有效評價“科學探究”的探究
根據對科學探究的上述描述與理解,基于對“科學教育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科學家,而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科學素養的人”的這一科學教育理念的認同,筆者以為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對有效實施科學探究作評價。
其一,從科學探究要素的角度評價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以科學探究的第一個要素“提出問題”為例,《課標》解讀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根據發現的現象提出科學的問題的能力。這種提問題的能力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低層次的,加個“為什么”;二是高層次的,看得出問題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并提出相關問題,乃至于進一步提出還可能與其他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課程標準上介紹的穿高跟鞋和平底鞋在沙灘上走的示例可以給評價的命題提供一些啟示。值得一提的是,對科學探究要素的評價切勿變成要素名稱的考查。
其二,以“未知”的材料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的魅力在于探究對象的未知,對科學家如此,對學生亦應如此。
從這個角度講,評價的試題便應取材于學生未知的材料。例如,要評價學生科學探究過程中設計實驗或分析數據的能力,可以胡克定律、自由落體運動、斜拋物體的運動、勻加速運動等材料為素材,讓學生設計探究步驟,或給出數據讓學生分析并得出相關結論。像這些材料學生大多是未知的,具有作為試題材料的價值。這類試題在近年的中考試卷上已露端倪,不再贅述。
這里存在這樣一種認識,有人擔心這些材料屬于高中知識,學生難以認識和接受。其實早有研究表明,合理的加工可以讓同一材料面向不同學段的學生。
還有一種思路:借助于史料,給出相應的歷史背景與局限,讓學生置身于類歷史的情境之中思考問題、實施探究。如,根據伽利略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溫度計為背景,設計這樣一道題目:伽利略時代,還沒有測量溫度的儀器,如果你身處那個時代,給你一個錐形瓶(帶有小孔的橡膠塞)、玻璃管、水槽和足夠的水,你能利用它們設計一種簡易的測溫儀器嗎?
當然,未知是相對的,考慮到實際教學中,一些好題會在來年的中考復習中應用,未知便變成了已知,若再出現雷同的習題便又墮入了偽探究的泥淖,這就需要命題者以智慧來化解這一矛盾。一部科學史浩瀚精深,其中適合中學生的力學、熱學方面的材料更是豐富,再加上命題者的創新制作,愚以為這種方式不失為評價科學探究的有效手段。
其三,以科學探究實例評價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與第三維目標。
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往往是一種感覺上的東西,很難用語言來描述,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更被認為難以考查與評價,因此,在書面評價中,它們常常被回避。但想到當下的試卷評價多有技術、少有人文,想到“言為心聲”,又覺得應當對這樣的評價作一些嘗試與突破。
我們初步提出借助于科學探究實例來進行上述兩個方面的評價的設想,科學探究實例一般能將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呈現給學生,學生也因此能對科學探究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把握,在這種把握與理解的過程中,學生會自覺地聯想起自己日常學習中所積累的有關科學探究的知識,從而對自己所理解的科學探究及對他人探究的過程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下題:
某老師看到這樣一個題目: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小朋友用吸管水平吹出的肥皂泡,常常開始時上升,隨后便下降,這是為什么?試題的答案是:肥皂泡剛吹出時,所受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隨后肥皂泡內的氣體溫度下降,體積減小,浮力小于重力而下降。
這位老師想:其原因真的如試題答案所說嗎?為此該老師展開了探究:制作一個裝有透明玻璃的木箱,在木箱中部側面開有一個小孔,通過小孔用圓形筆管插在小孔中間,保持圓形筆管水平放置,向箱子內輕輕吹肥皂泡。實驗發現所有的肥皂泡都向下運動,經過反復實驗,也沒有發現肥皂泡會先向上運動后再下沉。由于實驗在一個封閉的容器內進行,不存在外界的干擾,從實驗現象分析可知肥皂泡所受的重力始終大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原題中“吹出的肥皂泡常常開始時上升隨后便下降”這個說法本身有問題,答案中所述的原因也不能成立。(改編自《物理教師》2007年第5期。)
可提的問題有:這位老師探究過程是從材料中的哪一句話開始的?這位老師設計實驗時你覺得哪一步比較巧妙,為什么?材料中“反復實驗”有必要嗎,為什么?你覺得這位老師的探究過程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如果不用木箱,而是直接在空氣中進行實驗,請你猜想一下實驗可能出現的現象等。
這樣的評價可以使得教育家施瓦布所提出的“探究的探究”在日常物理課中成為現實。所謂“探究的探究”是這個意思: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是科學研究的讀物與報告,學生就其中的細節進行討論,比如研究的問題、收集的數據、所用技術的應用、對數據的解釋及科學家在研究中得到的結論等。施瓦布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認識到科學知識的構成以及科學知識是如何獲得的。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如皋市城北初級中學)
關鍵字:蕪湖音叉 蕪湖教學儀器 蕪湖浩宇教學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蕪湖教學設備